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物冥一中的庄、禅精神-陶潜王维比较论

    (《老子·八十章》的社会理想。庄子认为:“古之人,在混茫之中,而得澹漠焉。当是时也,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,四时得节,万物不伤,群生不夭,人虽有知,无所用之,此之谓至一。当是时也,莫之为而常自然”(《...自觉倾斜。陶潜仰重守朴含真、恢复自然本性的老庄思想,诗风平淡简古;王维则崇尚空诸所有、返归心源的禅趣佛理,诗风空灵虚清。  1  李泽厚先生曾经指出:“比较起来,在根本气质上,庄子哲学儒家的人天地参...

    王志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440770.html
  • 宇宙万有本体论(一)

    三世因果,五趣升沉,为免堕三途,而行五戒十善人天之法。了知一切万法,生灭变异,无常无我,为出离三界,而修涅槃解脱贤圣之道。自利则识幻达本,悟无为法,了世危脆,无诤,省察寡言,光明磊落,处事接物,...,诚探本之谈也,余因之更进一词曰,依自性成际,原无际,亦自性成亦原无际,自性成原无二者俱非自方成际,彼四际者,如兔角,决定无有,但是依明而破,彼所执之知即执实,本离四际,一切法之本性即真空,通达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5841045.html
  • 心物冥一中的庄、禅精神——陶潜王维比较论

    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(《老子?八十章》的社会理想。庄子认为:“古之人,在混茫之中,而得澹漠焉。当是时也,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,四时得节,万物不伤,群生不夭,人虽有知,无所用之,此之谓至一...气质上,庄子哲学儒家的人天地参的精神仍然接近,而离佛家、宗教以及现代存在主义反而更为遥远。”〔2〕此说的创新意义在于, 拉开了貌似胶着状态的庄、禅之间的距离。因而,在哲学、美学层次上审察和辨识...

    王志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0441053.html
  • 徐文明著:王安石佛禅(四)

    家庭伦理的孝变成社会伦理,以为“资其孝而处世,则和平,而忘忿争也”。将孝作为一种处世之道,也是传统儒家所未涉及的话题,最多是移孝作忠,将对父母的孝变成对君王的忠。儒家的孝是有专指的,是对父母及嫡亲...诗甚工也。   王旁虽工诗,却不闻于。从此诗来看,确实清丽温婉,有晚唐之风,大概在其诗作之中算是上品,故俞秀老王安石都予以鼓励。王旁生于何年已不可考,但作此诗时年龄不会太大,大概尚未到而立之年。一句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541917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---旅途的脚印(一)

    死谁知,今日当精进。尔死主大军,启是汝亲戚。”   元朝的石屋清珙禅师长年以岩石为居,清心寡欲,无交,其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山居诗,却篇篇沁出山野的清香。“岩房终日寂寥寥,世念可曾有一毫?虽着衣裳吃...入菩萨行论》中云:“故于诸空法,何有得失?谁人恭敬我?谁复轻蔑我?苦乐由何生?何足忧喜?若于性中觅,孰为爱所爱?细究此世人,谁将辞此?孰生孰当生?孰为亲友?如我当受持,一切如虚空。”要达到很高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842031.html
  • 阿姜查:森林中的法语(一)

    宝贵的经验。他有时候会将人逼到极限,然后令他超越。这样的方法并不好受,但是人们却可以藉此看清心的黏着限制,并且认清痛苦其实是源自于心的执着偏见。  他并不鼓励绝食、禁语或隔离,他说:“我们应该...最后则会消灭。”当下就觉悟了。在阿姜查阿姜曼的身上,我们可以清楚看见涅盘或解脱真的可能在此达成。阿姜曼就曾经预言,未来他将有两位弟子会证得阿罗汉果,依此观之,阿姜查可能就是其中一位。此外,阿姜曼还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742077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——旅途的脚印(一)

    啊!   明天是否还在世上也很难说,翻开《因缘品》,里面讲道:“明日死谁知,今日当精进。尔死主大军,启是汝亲戚。”   元朝的石屋清珙禅师长年以岩石为居,清心寡欲,无交,其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山居诗,...细究此世人,谁将辞此?孰生孰当生?孰为亲友?如我当受持,一切如虚空。”要达到很高的境界,必须舍弃一切外物,现量证悟二无我,方能不为八风所动。   一次,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种敦巴去传法。他对弟子吉祥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4542445.html
  • 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*

    白白,不可存门户之见。凡有益于人生身心德业学问智识者,都要采取体会。即有不合潮流者,亦必仔细审定,如此可谓知己知彼,始足应。若但知己而不知彼,不足以世界学者之酬对。”(《培风学校讲演》...归。佛儒之为教,虽则不同,而其利生救世之心,未尝有异也。夫佛教有言曰:‘自未得度,先度人者,菩萨发心;自觉已圆,能觉他者,如来应。广运慈悲,为众生乐拔苦。’而儒家亦有言曰: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3042647.html
  • 慧学概说(二)

    阿育王巡礼圣迹,到薄拘罗尊者的舍利塔时,听随从的人说:这位尊者,生平无求于人,也不人说法。阿育王嫌他无益,只以一钱来供养。那知当此一钱供于塔前时,钱即刻飞出。阿育王赞叹说:少欲知足到一钱也不受,...就是要脱落层积的虚妄熏习,扫尽离析的对立心态,而实现内心的一味平等,不离此相对的一切,而并不滞著于一切。圣者的正觉,称为智慧,并非世俗的知识,意志、感情对立的知识。而是在一味浑融中,知情意净化的统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70042684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年谱(弘化至圆寂时期1930~1940)A

    子一孙均已夭亡。大师为其取法名《德熙》,并谆谆教诲。以其年将及古稀,若广读大乘经论,则无此精神、智识、时间,故唯有在生信发愿、实际修行上做功夫。大师函中指出:《不以躬行实践为事,则之伶人无异,在...书七(廿五)。  冬,倪文卿居士赴苏垣报国寺拜谒大师,谈次言及时世日非,众生灾苦。大师曰:‘明年还要大坏!’(廿六)。  因闻家乡陕西荒旱,汇银一千六百圆至合阳赈灾(廿七)。  (一)见《永思集·我...

    沈去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1342823.html